臨近過年,家政市場時常出現“一工難求”的情況。據媒體報道,在廣西南寧,雖然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但家政、母嬰月嫂、醫院陪護等工種已經出現人員短缺的現象。家政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訂單需要提前一兩天預約,急單則會出現延期的情況。盡管訂單量增加,但目前家政市場的價格還算相對穩定。
當前,在服務行業對經濟發展影響逐漸增加的背景下,家政等行業從業人員依然存在“一工難求”的情況,其實也反映了隨著年齡層次的變化,人們對于家政行業需求量增加的背后還有著對其門檻要求的提升。據有關機構統計,目前人們對家政行業需求規模不斷走高,家政服務行業日益成為朝陽產業。
但家政行業等服務業并不是低門檻、隨意進出的代名詞,人們希望能夠得到專業、周到的服務體驗。以月嫂、育嬰師為例,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能夠有一名專業化程度較高、經驗豐富的家政人員陪伴,對于不少家庭來說,這是一項值得投入的支出。支出的背后,需要得到對應價值的服務。
結合春節臨近的背景,在需求量增大的同時服務行業如何跟得上,其實是一個老問題了。過年期間,類似于家政等服務行業訂單增加的背后和就業人員返鄉、休假之間的沖突是需要有一個更好的方案來解決。最近,不少地方推出了鼓勵就地過年的補貼政策,通過留崗紅包、過年禮包、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以及錯峰休假等方式,讓更多的就業人員能夠留下來保障城市生活的正常運行。除了相關部門給予的政策支持外,還應當進一步把視角轉向服務人員權益保障本身。
包含家政在內的服務行業,它們的服務場景往往聚焦在個人和末梢場所內,一個家庭與一位服務人員構成了細小的閉環。在這個閉環內,對于服務人員的權益保障如何到位,其實更具有挑戰性。服務行業用工短缺其實也在倒逼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改進用人理念。節假日三倍工資、輪崗調休等一系列保障服務人員正當權益的措施真正落實到位,或許能讓他們留得下來。在此期間,有關部門也應當做好監管工作,用人高峰的背后也是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重要階段。
過年期間“一工難求”看起來是一個階段性的供需之間的問題,但它背后反映出來的是行業發展的新動態以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的課題。近年來,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孕育著更為普遍的新業態。更好的就業環境和工作權益保障,成為了越來越多從業者看重的方面,這也提醒著我們,解決“一工難求”事實上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而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