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三孩政策推行,近年來,中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增長較快,家政服務更是成為部分家庭的生活必需。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使得家政服務行業專業化、職業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數據顯示,中國家政行業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2776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8782億元,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母嬰服務、養老服務、家庭服務等需求日漸增大,家政服務市場將會被極大激勵,會有更多人從事家政服務行業。
然而,家政服務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行業短板和問題,包括服務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供求矛盾、服務市場秩序混亂等。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規范,配合互聯網端的協調運用,家政服務業正逐步克服這些難題,朝著萬億級市場規模邁進。
2021年市場規模預計超過萬億元
知識型服務剛需提升
中國家政服務行業市場規模正在呈指數型態勢不斷擴大。數據顯示,中國家政行業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2776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8782億元,增長逾兩倍,并將延續增長趨勢,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增至10149億元。
國家政策也持續釋放出利好消息,2019年發布的《關于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就提出支持院校增設一批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和若干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相關專業的目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122所院校,開設了125個與家政相關專業。
家政服務行業的市場需求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家政服務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超過79萬家家政相關企業,較2020年同比增長200%。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家政行業相關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4月,企業數量超過200萬家,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人。
艾媒分析師認為,隨著未來中國城鎮化進程推進、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全面三孩政策等社會變遷因素為家政服務企業提供潛在的消費需求,再加上居民購買力提升,中國家政行業市場規模將會持續擴大。
此外,中國家政服務正呈現出從傳統的簡單勞務向知識技能型服務過渡的趨勢,其中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養老服務和母嬰護理成為重要家政服務場景。數據顯示,54.9% 的雇傭者使用家居保潔服務,此外分別有26.0%和18.0%的雇傭者使用母嬰護理、養老服務。
從家政服務員從事的工種來看,知識型家政服務訂單增速最快,反映出孩子和老人在家的時間增加,需要專人陪護的比例明顯提升。另外,月嫂服務訂單下降約10%,包月小時工訂單下降11.1%,說明隨著家政市場的逐步細分和個性化服務的升級,市場的競爭正在加劇,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對于短期的家政服務,雇主有自行解決的趨勢。
在整體服務訂單中,除了以上工種外,一般家務、高端家務、司機、廚師類需求降低明顯,涉外服務的派單更是斷崖式下滑。以上數據說明,育兒、養老還是熱門項目。
家政從業人員薪資不斷增長
家庭教師、育嬰師和營養師平均月薪近萬元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家政服務人員選擇留守家鄉,很多雇主也表現出了用工的猶豫和觀望,但家政剛需造成的供需失衡,反而促升了知識型家政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數據顯示,2020年家政服務的月工資較2019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這幾個提升較高:病患陪護月工資提升10.3%,月嫂月工資提升7.9%,老年護理月工資提升7.3%,家庭教師月工資提升7.0%,育兒兼家務提升6.1%。相比較而言,其他的家政服務類別,比如私人管家的月工資水平則有所降低。
據職友集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家政服務人員收入當中,前三名均為知識型家政服務,例如家庭教師、育嬰師和營養師,全國平均月薪最高為9290元。相比之下,簡單勞務市場家政服務人員薪資差距較大,全國平均月薪最高的職業保姆也僅為5840元,保潔員收入更低,僅有3310元。
艾媒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中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平均薪資不斷增長,2020年家政服務業平均薪資約9000元,較2019年增長約28%;截至2021年4月28日,中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薪資區間在2000元至20000元之間,其中,薪資在6000元至8000元的從業人員數量最多,占比24.4%。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與各類行業薪資平均值相比,家政服務業的薪資在未來還有增長空間。
一二線城市滲透率較高
31-40歲城市新型中產階層是消費主力軍
從家政服務消費者的畫像來看,家政服務消費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家庭月收入主要分布在5000-15000元,36%的消費者職業為企業白領。從數據中可知,目前家政服務在一二線城市的滲透率較高,主要消費者以城市新型中產階層為主。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用戶中,男性消費者稍微偏多,但總體性別分布均勻。從年齡段來看的話,以中青年消費者為主,31-40歲、26-30歲的用戶分別占比38.4%和28.7%。同時,用戶大多和父母或小孩住在一起,對家政服務需求較大。
消費者在選擇家政公司時,公司阿姨的綜合素質及技能水平成為主要的考慮因素。在選擇家政人員時,該人員的衛生習慣、服務意識及技能水平為最重要的三大衡量標準。由此看來,由于家政服務的特殊性,用戶更多的是考慮服務的適用性及實用性,而不是收費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母嬰護理專業要求高、存在固定的消費周期,其消費者消費水平明顯高于傳統家政服務。數據顯示,家居保潔和搬家服務雖然是家政使用場景排名前二的服務,但從月均消費支出來看,母嬰護理月均服務消費支出水平更高,月均消費在10000元以上的用戶占比38.2%,16000元以上占比7.1%。
雇傭糾紛、人才短缺問題仍存
家政業規范化發展趨勢明顯
目前還是有不少人對家政行業存在一定的偏見,潛意識里對家政存在一定的誤解,中國家政服務業傳統觀念難以扭轉。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接近五成消費者認為家政服務對于生活的必要性較小,其次,價格太高也成為主要影響消費者使用家政服務的原因之一。
雇傭糾紛在家政行業也是須待重視的問題之一。艾媒數據顯示,家政服務行業中超過40%的用戶曾經與家政人員有過糾紛,其中家政人員態度和專業度為最主要的糾紛原因。
此外,當前家政服務行業還面臨高端家政服務市場需求明顯和人才短缺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家政服務細分產品結構來看,其中簡單勞務型市場規模為5150億元,知識技能型市場規模為2776億元,專家管理型市場規模僅為49億元。同前兩項家政服務類別對比,中國高端家政服務業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于家政服務業未來的發展,數據顯示,家政服務行業消費者簽訂勞動合同比例較高,其中雇傭與家政公司之間簽署三方協議為最主要合同簽約方式,占比40.4%,勞務合同的簽訂為各方提供權益保障。隨著政府政策的完善、家政服務行業規范性與服務質量的提高,家政服務行業逐步邁入提質階段。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消費者對于未來是否會消費家政服務持保留意見,服務的價值體現將直接影響該行業在客戶拓展方面的發展方向。此外,相比其他服務產品,用戶對家政人員的要求更多地體現于服務個性化和專業化,且用戶在服務過程中更占主動性。
數據來源:艾媒咨詢《2021年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剖析及行業投資機遇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