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 14:15:22 來源: 作者: 瀏覽:3959次 評論:條
1、孩子出生后,媽媽盡早抱,互相接觸,給予孩子安全感。
2、盡早開奶,產后半小時到2小時內第一次母乳喂養。
3、堅持新生兒第一口是母乳。
4、寶寶胃容量小,堅持按需喂養。
5、出生24小時內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接種部位有可能會出現小的紅暈和硬結,一般不用處理,1-2天可自行消失。
6、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后12小時開始排便。胎便呈深綠色、黑綠色或黑色黏稠糊狀,不必擔心一般3-4天胎便可排盡。
7、吃奶之后,大便逐漸轉成黃色。喂牛奶的嬰兒大便呈淡黃色或土灰色,常常有便秘現象。而母乳喂養兒多是金黃色的糊狀便,次數多少不一。
8、寶寶醒的時候可多和寶寶笑一笑,說說話,發展感覺。
9、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一周左右會自行褪去;如果新生兒黃疸較為嚴重,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要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10、新生兒的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要注意保暖。
11、根據醫生專業指導,對寶寶臍帶部位進行消毒,保持臍帶部位干燥,如果有出血、化膿等現象,要及時咨詢醫生。
12、新生兒淺睡眠中會有微笑,噘嘴,甚至四肢舞動行為,這些家長不必干預。
13、新生兒哭鬧,媽媽可通過和寶寶面對面說話,或者把手放在寶寶腹部,均可起到安慰作用。
14、寶寶大小便次數多,大便后要用溫水清洗,吸干水分,均勻涂抹松達山茶油后,再穿紙尿褲,可以避免紅屁屁。
15、體重減輕,屬于正,F象,后邊會逐漸增上來。
16、新生兒乳房腫脹,男女新生兒在生后5-7天,可見兩側乳房腫脹,甚至有少許乳汁分泌,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家長不必擔憂,一般2-3周后會自行消失,
17、女嬰陰道出血出現“假月經”,這是正,F象,注意局部衛生就好。
18、新生兒打嗝、吐奶屬于正,F象。每次喂奶后,一定要將寶寶豎抱,并用空心掌拍他的后背,一至兩分鐘如果仍未打嗝,可以輕揉背部,或變換體位等方式。
19、由新生兒鼻尖出現黃白色的粟粒疹,一般在2~4周時才會消失。
20、盡量減少大量人員與新生兒接觸,避免疾病感染。
21、衣服選擇純棉材質,宜大不宜小。
22、寶寶哭鬧,首先注意是不是了,或者尿了,再考慮其他因素。
23、新生兒白天睡覺不必要拉上窗簾,營造極靜極暗環境。避免寶寶晝夜顛倒。
24、盡量少抱寶寶,減少對寶寶脊柱壓力。
25、隔段時間給寶寶調整一個睡覺姿勢,睡個好頭型。
26、堅持給寶寶做撫觸,可緩解寶寶緊張情緒,促進寶寶睡眠。
27、喂奶時要采用正確姿勢,避免傷到寶寶、媽媽脊柱及乳房皸裂。
28、新生兒口腔內牙齦和硬腭上有小白點,俗稱“馬牙”,屬于正,F象,一般生后2~3周逐漸消失。
29、清洗囟門時可先滴2滴松達山茶油到寶寶頭皮上,軟化頭垢后再溫水清潔,切記不可用手摳。
30、每天除了吃奶、啼哭外,新生兒幾乎都在睡眠,每天大約需睡眠20小時,睡眠不足會導致新生兒生理功能紊亂,神經系統調節失靈,食欲不佳,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31、新生兒鼻塞,鼻屎很干,可以用棉簽蘸一點清水在兩個鼻孔里各滴一滴,軟化后用棉簽揩出,或用棉絲線輕輕刺激新生兒的鼻腔,讓新生兒打個噴嚏,把臟物排出。
32、每天給寶寶擦拭眼屎,為避免細菌感染可使用一次性的干濕柔巾擦,將柔巾折疊蘸水后,從內眼角向外擦拭,每一個面只擦拭一次。
如果新生兒的眼睛里持續出現許多黃色或黃綠色的眼屎,很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時就醫。
上一篇:育嬰師的服務內容及方式 | 進入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 下一篇:育嬰師證書級別和從業級別一樣嗎 |